
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对虎嗅表示,全家的最大壁垒,首先在于整体系统的强大,无论商品、供应链、团队都非常出色,没有明显的短板。其次,全家作为外资品牌,其主要管理团队还是以中方人员为主,所以本土化做的非常出色。“但是,全家未来最大的挑战,恰恰是如何继续本土化。”


对于一家外资品牌而言,本土化并没有终点。这才是比扩张速度更大的挑战。
这件事也意味着,即使没有去异地扩张,在自己的“舒适区”内,也隐藏着各种变量。毕竟,一家便利店,就是一个社会小细胞。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,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技术工具的迭代能力,成为企业的内功之一。
比如,在全家全国的2000多家门店里,冰箱冰柜大约有几万个。如果冰箱冰柜的温度异常,一是不环保,二是可能导致商品变质。现在,全部设备数据在线化,全家的管理人员通过远程就可以知道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,是否存在异常。这就是物联网的应用。
这两年,林建宏对行业的很多思考,集中体现在他2018年那次演讲的题目中,《便利店既要突破边界,也要回归本质》。激烈的竞争,使得便利店行业不得不去不停的突破自己的边界,到陌生的战场与新的对手过招。他发问,全家到底要“加”什么?“现在有便利店+餐饮,便利店+药妆,便利店+生鲜等,从便利店往外扩充的价值产生了复合综效。同时,全家也需要向内的裂变,在既有的模式下如何把店型、商品、结构形成更好的裂变。”
同时他也在思考,如何在这个裂变的过程中,不丢掉本质。
所谓本质,或许都是一些老生常谈,便利店要密集出店,要形成供应链的闭环,要提高人效,降低成本。“便利店要做到大同小异,如果小同大异,那就麻烦了。”林建宏说。所谓大同小异,就是要在系统的指导下,同时保持团队的弹性。系统是为了固本,林建宏比喻为扎好马步。“我要练的是全家的内力。就算只会一招半式,你内力够厚就好。”听起来,有点像郭靖的套路,天下武功无数,不如就老老实实练好降龙十八掌。“人员会变动,人员会升职。明年的现在,在这些工作岗位上的人也许不是同一批的,怎么办?所以你马步一定要蹲好。”
有了系统,有了内部鼓励创业的文化,一线人员自有街头智慧,巧妙应对。今年一个被全家E学堂广为推广的例子是,春季的樱花节,一家门店的店主自费买了颗仿制的樱花树,布置在门店内把收银台区装扮得粉粉嫩嫩的,正好这家店靠近上海同济大学,效果可想而知,学生们蜂拥而至。在全家E学堂,会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分享,大到如何造节,小到如何擦玻璃的诀窍。